掼蛋文化
您的位置: 首页 > 掼蛋文化

掼蛋文化中的“淮安基因”

      “对家接风”可能缩短掼蛋“寿命”

  “说实话,我对现在掼蛋流行的‘对家接风’是持保留态度的,而在我们协会组织的所有比赛中,也一律不采用‘对家接风’的方式。”说起如今最新版的掼蛋接风方式,李元庆说出了自己的看法。

  只是一个接风方式的变化,何以招致掼蛋协会会长的反对呢?对此,李元庆自己做出了解释。他说,虽然只是接风方式的小小变化,但这个变化对于掼蛋来说,却是很不可取的。而且也将大大缩短掼蛋寿命。

  李元庆说,掼蛋最大的特点在于变化多,而“对家接风”就可能使整局牌的出牌轮次减少两轮,牌的变化组合也大大减少。而按照“下家接风”,打牌的人想得“头游”,在牌的排列组合与出牌顺序都要非常讲究。特别是在控制牌上,怎么样做到既帮对门过牌,又要打得对手难受,都是很需要动脑筋的。所以牌打起来也格外用心。而现在变为“对家接风”后,如果牌好只要一味冲就可以了。即使最后不行,冲的就剩一张两张,靠对家帮忙也能“接风”获胜。所以,牌打的也就不需动脑筋,掼蛋的魅力也锐减。

  “我反对‘对家接风’,还因为这种方式,有失公平性。而但凡成功的棋牌类游戏,都是很追求公平性的,只有具备公平性的棋牌游戏才有很长的生命力。”桥牌专家施军对于“对家接风”也持反对态度。施军说,对家接风使得掼蛋中运气的成分大大增加。他举例说,如果是对家接风,那么“头游”最后如果是一把“大火”,对家即使是很差的牌也可直接接风走掉。这样就把掼蛋变化和打控制牌的精髓丧失殆尽。这样一方面打击了专业研究掼蛋人的积极性,同时,也让普通的玩掼蛋者在出牌的过程中很轻率,那么长此以往,玩掼蛋的人就会越来越少。

  掼蛋可变化出万亿种组合

  “在我看来,掼蛋最大、最集中的特点就是变化,这也是它吸引人的魅力所在。我是打桥牌出身,在桥牌中,牌的变化组合有600多亿种,而掼蛋的牌张是桥牌的一倍,同时还加上了两个‘逢人配’,如果按照桥牌统计排列组合的办法,掼蛋变化至少要有上万亿种,就是精密的计算机也不一定算得出来。所以,一个人打一辈子掼蛋,都不可能碰到同样的排列组合了。”说起掼蛋吸引人的魅力,市棋牌协会秘书长施军用桥牌作了对比。

  施军说,另外,掼蛋兼容了其它棋牌类游戏的优点于一身。掼蛋与“跑得快”不同的是,掼蛋要升级,同时还有两张“逢人配”,其功能相当于麻将中的“百搭”。“逢人配”的设立,增大了牌际组合的变数,算牌难,作弊更难,不像“80分”,一个眼神就能传递信息。掼蛋不一定要摸大牌,小牌组成的顺子往往能化劣为优。此外掼蛋还规定了“贡牌”和“抗贡”,既调动了赢家的积极性,又保护输家的实力,现在会打掼蛋的人,一般都不玩“炒地皮”。 

  施军说,另外掼蛋强调资源组合,要求把每张牌放在最合适的位置,发挥最好的作用。用牌如用人,不会用牌的,拆炸弹凑同花,看似名正言顺,实则是暗藏隐患。懒散的人总是先拟好出牌计划,然后守株待兔。高手掼蛋,会配出化腐朽为神奇的组合,会作借风行船的调整,牌好的时候打的大开大合,牌差的时候也能勇于牺牲,倾力配合。 

  对于掼蛋的魅力,淮安掼蛋网总经理陈碧晖也提出了她的看法。陈碧晖说,从掼蛋网这些年的运作来看,如今掼蛋之所以风行省内,主要与它的打法规则有很大关系。掼蛋的规则实际上非常简单,很容易上手,一般只要玩过“跑得快”的人,基本就能玩掼蛋了。但同时掼蛋的变化又特别多,这就让打牌的人有了出奇制胜的机会,特别是有“炸弹”,会令打牌者看到“火”就很激动,打起牌来也格外带劲。另外,讲究配合又让掼蛋的结果多出了更多的变数。

  掼蛋暗合淮扬文化“忍变”二字

  说起掼蛋,淮安市掼蛋协会会长李元庆感触颇多。自2005年“初尝”掼蛋以来,作为曾经市棋牌协会副秘书长的李元庆就一跃从当初的“围棋高手”变为“掼蛋专家”。2006年首次参加市总工会举办的掼蛋大赛就勇夺冠军。并在随后的几届比赛中蝉联桂冠。2007年1月在市体育局的指导下创立淮安棋牌协会掼蛋分会并任会长。

  从2005年至今,李元庆花在研究掼蛋上的时间有数百小时。对于掼蛋的特点,李元庆说,打了那么多掼蛋,对于掼蛋最深刻的认识就是两个字:一个“忍”,一个“变”。“忍”就是要在打牌的过程中,要学会隐忍,学会引而不发。有些牌过来,即使你能接,也不一定要接,而是要寻找到最合适的时机,打出最合适的牌,以取得最终的胜利。而“变”则是掼蛋的另一个精髓所在。打牌的过程中,一定不能把牌配死了,掼蛋的特点就是变,切不可以不变应万变。只有让自己手里的牌一直保持“活牌”的状态,才能获得最大的变化。所以,他和朋友一起打牌时,经常会说要让牌保留变化,也就是说,牌定型的时间越迟越好。

  李元庆说,其实,在淮扬的文化中“忍”与“变”两个字都是深有体现的。地处南北分界线的淮安,这也就造就了淮安文化南北兼容的特点。也造就了一代伟人周恩来,其实在淮安人的为人处世中,处处可见引而不发的“忍”字。而在发明掼蛋的楚州,人们做事都相对比较圆滑。这种圆滑其实就是一直“变”。另外,在掼蛋的发展过程中,它与淮扬菜的结合也非常紧密。2002年左右兴起之时,也正是淮扬菜在淮安大地上蓬勃发展的阶段。而现在更是有了“饭前不掼蛋,等于没吃饭”的说法。同时,现在部分出现的对家接风方式,也正是因为吃饭前为了加快打掼蛋的速度而发明出来的。

  一种扑克玩法的背后是一个区域独特的文化背景,那么,作为淮安发明的掼蛋中蕴含了哪些淮安的文化因子?在掼蛋传播的过程中,它为什么会让那么多人打了之后欲罢不能?在掼蛋的变迁过程中,与淮安的饮食文化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?如今的对家接风方式对掼蛋未来的发展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?

  面对这些问题,淮安掼蛋业内的诸多专家畅谈了他们对于淮安掼蛋的文化的认识。